中超本赛季充斥红黄牌和暴力犯规。对此,《山东商报》分析指出,这折射出球员因疫情、欠薪等因素压力过大以及本土裁判能力不足。
红牌满天飞,罚单越罚越重……在这个原本就不平静的赛季里,中超无疑再“火”一把。截至目前,中超已有15张红牌产生,相较于上赛季的30张,赛程未过半红牌却已达半,新赛季中超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此外,这15张红牌背后对应的是8张罚单,两者之间比例之高,越发体现出犯规动作的恶劣程度之深。
球员暴躁
没有平白无故的暴躁,只是积攒已久的释放。其实,中超赛场所呈现出的火爆情绪,并非个人情绪管理不足单方面所致,而是包括疫情、联赛水准下降、欠薪在内的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心态崩盘。
不知不觉,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超已赛会制3年。这几年,中超联赛波折不断,球迷不能入场,长期合作的赞助商逐渐退场,中超联赛的影响力大幅度下降,球队欠薪问题越发严重。
本赛季前夕,多家俱乐部被曝出存在欠薪问题,欠薪问题无疑是埋在中超土壤的一个“祸根”。譬如拿到烫手大罚单的深圳队,赛季前同样遭遇欠薪风波,很多球员甚至产生了想要离开球队的想法。若俱乐部工作人员和球员之间心生芥蒂,场下情绪转移到场上,踢出情绪化足球也就不足为奇了。
密闭状态之下,球员压力无从释放,赛场成为情绪发泄的主场。客观来说闭环之下的生活难免会有些枯燥和封闭,时间久了,产生无聊烦闷的情绪也属于正常现象。此外,联赛处于密集赛程之下,一轮接一轮的连轴转,疲惫感也是影响球员情绪的一个因素。尤其是经历世预赛的国脚,长途奔波、隔离和闭环管理,此状态循环往复,极大增加了情绪爆发的概率。
本土裁判能力不足
第三方因素,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抢戏”和“点火”角色。试想,若裁判精准把握角球争议,明确判罚决定,把事情处理在进球之前,会否就能避免这些争议行为?
其实,自中超采用赛会制以来,受疫情影响外籍裁判入境存在困难,本土裁判开始扛起大旗,尤其在关键的场次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土哨”面孔。但对于比赛的把控能力,并不算稳定,有失偏颇的判罚时常出现。
2020赛季,中超实施赛会制的第一个年头,裁判竞频繁成为主角,比赛中屡屡出现因判罚引起的混乱局面,错判、漏判成了家常便饭。这一度引起了足协方面的注意,无奈出面请外籍裁判重回中超的舞台。据统计,在2020赛季第一阶段的14轮112场比赛中,共有6支球队在赛后提出了9次申诉,占比8.04%。很显然,裁判业务水平饱受质疑。
其实,土哨相较于洋哨,执哨压力所带来的主观偏见或才是影响执法水准的问题所在。此外,受球迷对于本土裁判的不信任,同样一个漏判或错判,土哨所受的舆论压力往往更大,进而加大了错判漏判的可能性。
新赛季,为了更好地提升裁判业务水平,赛季开始前更是进行了VAR专项业务培训。虽有准备,但想短时间内补齐短板,仍存在难度。回顾深圳队那个角球判罚,其实就出在VAR这一环节。赛后,有关媒体表示,当深圳球员向当值主裁张雷表达抗议时,张雷说道:“是VAR告诉我这是角球。”若按照这个说法,不排除有甩锅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视频助理裁判和主裁判之间的有效搭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足球赛场亦非战场,用心中的那团火照亮中国足球的寒冬,亦比火爆的发泄来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