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戌源 为何成为“千夫所指”的那一个?

\n

我知道,我说的东西,很多人不会同意,但是我希望大家理性讨论,毕竟,这是个复杂的问题。

\n

中国足球如今的困境,肯定不是拜一人所赐,但是陈戌源几乎成了千夫所指的那一个,我每天都能看到关于他的文章,为什么?第一个原因是,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网络,我们能很快很轻易地接收信息,传递信息,表达观点,以前我们是不可能见到拍着手、转着圈的舞姿的。第二个原因是,他没有“善终”,他的前任们即使饱受批评,至少是平稳地度过了任职期。第三个原因是,他的确有太多值得指责的地方。

\n

其实陈戌源上任时,普遍来说,大家还是有一定期许的,因为他是从足球领域选出来的,在上港的时候,他取得了不少成绩,打破了恒大的垄断,虽然这些成绩还是金钱堆砌起来的,但是至少陈戌源是熟悉足球领域的,看起来是比从外部找一个完全没有行业经历的人更好。

\n

显然,陈戌源是懂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些改革政策的出台,但是那些政策,显然步子迈太大了。我们现在回顾他任职期间的作为,甚至会觉得他早期那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不过是掉进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惯有模式,新上任,头脑一热,也不细想,就干了。

\n

“金元足球”已经饱受诟病了,我希望还是理性讨论一下,首先,有句话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第二,从整体上看,中超那几年,真的就比五大联赛烧钱烧得更狠,我不觉得,可能有几支球队的确有点突出。但是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怎么不能在某一个商业体育领域多花钱?即使竞技水平较低,但是不花钱,真的没出路。又有人说,钱是花了,但是光买外援了,不利于本国竞技水平的提高,但是看看五大联赛,哪个队不是一堆非本土球员。说来说去,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n

之前就说过,最近被废除的U23政策,本意是好的,促使各俱乐部加大青训投入,但是结果是,一些俱乐部本来就不重视青训,只能买人,于是一些能力尚可的年轻球员身价水涨船高,年纪轻轻拿的工资就能让自己少奋斗十年,谁还愿意出去,谁还努力?

\n

陈戌源也是这样,把中国足球这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着急出“政绩”。既然“金元足球”不行,就剔除“金元”,而且是从源头上斩干净——“中性化”,而且是必须在这个期限内完成。可以说,这个举措让俱乐部的商业价值大打折扣。商业足球不是做慈善,投钱也是看重了商业价值,广州恒大正式名一度是广州恒大淘宝,因为马云来搭伙了。命名中性化了,不是还有球衣广告啥的,第一,球衣广告是来赚钱的,第二,又不是啥大豪门,皇马没必要叫“皇家马德里阿联酋航空”,因为皇马在全球都有无数球迷,但是一支中超球队,能有这样大的宣传受众吗?甚至如今拉波尔塔治下的巴萨,球衣巴不得印满广告,连这样的大豪门都不得不尽力挖掘其商业价值,但是我们想着怎么让球队贬值,让投资人失去投钱的欲望。“中性化”从根本上解决了“金元足球”——不花钱,但是不花钱,俱乐部怎么活下去?

\n

退一步说,如果“中性化”真这么重要,真要向五大联赛看起,能不能让这个过程慢一点?别这么一刀砍头。尤其是,在疫情导致球队收入骤减的情况下。

\n

工资帽也是如此,莫名其妙就上了,而且是那么大程度地降薪。最受影响的是外援,但是结果是外援发现中超给不了那么高工资了,他们也不留这,反正自有去处,而中超联赛的竞技水平,只是更难看了。

\n

而归化,更是一地鸡毛,居然出现了规划了不用的事情,是作为主席面子上无光,还是有芥蒂,至少大家眼见的,有些归化球员,更能拼。

\n

在联赛面临种种困境的时候无所作为,真的是比好心办坏事更恶劣。俱乐部因为种种原因面临解散、球员遭遇欠薪的时候,足协隐身了。在那些政策实施的时候,足协就该预料到有些球队可能会遭遇经营上的困境,即使没有这些事,没有什么改革,没有疫情,足协的责任也是确保各家俱乐部稳定经营,英足总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升降级球队,都有保护措施。球队经营有问题了,足协好像生怕惹上事,什么话也不说。在烧完那几把火之后,陈主席不知道去哪了。

\n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放在中国足球上,可以这么理解,不必担心有球队花钱多,花钱要公平,足协的责任是让球队能花钱,合理地花钱,并且确保一个稳定的环境。

\n

这些明面上的事情,陈戌源就是没做好,而暗地里还有什么,就让子弹再飞一会。

\n

TAG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