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阿根廷队的夺冠,卡塔尔世界杯就此落下帷幕。回望64场比赛,本届裁判的执法表现实属难言成功。纵使有经验丰富的VAR团队、高科技含量拉满的半自动越位技术,纵使1/4决赛起每场比赛裁判组的成员高达11人,还是无法有效规避巨大争议的出现。
其实,本届真正能够称得上“100%误判”的案例倒也不多,更多问题在于裁判员对出牌时机的把握、对比赛的控制以及吹罚尺度的不一致,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到底需要裁判怎么吹?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裁判?
一、红榜:这些裁判吹得好
根据每场比赛赛后的裁判员评分统计,按照大家的打分,我们选出了卡塔尔世界杯表现最好的五名裁判员:希蒙·马齐尼亚克(波兰)、迈克尔·奥利弗(英格兰)、伊万·巴顿(萨尔瓦多)、达尼埃莱·奥萨托(意大利)以及克莱芒·蒂尔潘(法国)。(马顿特和克劳斯仅执法了小组赛,场均得分参考价值不大)
(图)2022国际足联卡塔尔世界杯 – 裁判员评分排名
波兰人马齐尼亚克在决赛中一战成名,面对四次重要的罚球区事件,他共计判罚了三粒点球、一次假摔。
其中,第20分钟的点球判罚稍显牵强,但幸运的是后续三次关键判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首粒点球的舆论影响,下半场的点球在尺度上保持了一致,假摔判罚更是极为勇敢、准确,加时赛中的手球判罚更能够体现出马齐尼亚克对比赛的专注。
最重要的是,这些罚球区事件的判罚均由马齐尼亚克在第一时间做出,所有判罚都非常坚决、果断,且无需VAR介入,因为即使是较为牵强的第一粒点球也达不到“清晰且明显的点球错判”的程度,马齐尼亚克的这场决赛执法总体上无疑是成功的。
不过,如果马齐尼亚克能够在第26分钟不采取“保护球星”的吹法,或者在下半场伤停补时的最后时段没有立即鸣哨吹掉法国队的反击机会,相信他能够得到更高的评分。
在执法决赛之前,马齐尼亚克仅作为主裁吹罚了小组赛法国2:1丹麦以及1/8决赛阿根廷2:1澳大利亚的两场较量。
与往届的决赛裁判员相比,仅凭两场执法难度不大的比赛就能直通决赛,这样的经历显然不足以令人信服,马齐尼亚克在决赛中一旦发挥失常就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不过好在其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在关键事件中均做出了正确的判罚,虽有瑕疵但整体问题不大,为国际足联裁委会主席科里纳保留了最后的颜面。
本届世界杯最稳定的裁判员则非迈克尔·奥利弗莫属。在小组赛日本0:1哥斯达黎加、沙特阿拉伯1:2墨西哥以及1/4决赛克罗地亚1:1(点球4:2)巴西的三场执法中,奥利弗凭借着精准的判罚连续获得了9分及以上的超高评分。
早在小组赛结束后,裁判圈便预测奥利弗有机会实现直通1/4决赛,而最终他也成为了四场1/4决赛中唯一一位没有引发较大争议的裁判员,更是所有淘汰赛裁判中唯一一位本届赛事所有场次执法评分均在9分及以上的裁判。
奥利弗年龄虽小,但却凭借着此前多年在英超及欧战执法中积累的经验,练就了其独有的“扑克脸”,无论赛场上发生什么事,奥利弗总能在镜头前展现出波澜不惊、与世无争的表情,判罚极为冷静、果断,仿佛在说“这种小场面我见得多了”,无论什么样的比赛都能在他的掌控之下。
短短一年间相继在欧洲杯和世界杯上凭借着小组赛的稳定输出直接闯入1/4决赛,足以体现其执法能力的强大。
本届世界杯,“大师级执法”的代言人则是意甲名哨达尼埃莱·奥萨托,他在揭幕战卡塔尔0:2厄瓜多尔以及半决赛阿根廷3:0克罗地亚的比赛中均拿出了世界级的执法水准,同时他也是本届为数不多能够“镇住”半决赛场子的裁判员。
在半决赛中,面对棘手的罚球区事件,奥萨托也在看清楚之后非常果断地做出了点球判罚。
其实,奥萨托在执法第二场小组赛(阿根廷2:0墨西哥)时曾故意将尺度放宽,屡次出现犯规漏判、黄牌漏给等情况,阿根廷球员甚至三次被爆头,争顶时的肘击行为更是时有发生。
不过好在那场比赛的球员并没有像1/4决赛那样故意找茬,才没有让奥萨托遭遇小公主似的困境。
此外,在欧足联裁判员中,今年欧冠决赛主裁克莱芒·蒂尔潘在本届世界杯上同样优秀,无论是乌拉圭0:0韩国、厄瓜多尔1:2塞内加尔的小组赛,还是巴西4:1韩国的1/8决赛,蒂尔潘都能顺利拿下,在后两场执法中还都相当坚决地做出了点球判罚。
只可惜法国队成功晋级四强,不然在小公主吹垮1/4决赛的情况下,蒂尔潘原本有望成为本届世界杯决赛的第一顺位候选。
除了上述四位表现出色的欧洲名哨之外,本届世界杯还有一名发挥出色的裁判员不得不提——“最大黑马”萨尔瓦多人伊万·巴顿。
从首场执法时(德国1:2日本)的畏畏缩缩、只要遭到球员质疑就开始手指耳麦,到第二场小组赛(巴西1:0瑞士)重拾自信、正面硬刚斯特芬,再到1/8决赛(英格兰3:0塞内加尔)彰显名哨风范、怒吼“shut up”,巴顿在本届世界杯可谓是一鸣惊人,一路走来的进步也有目共睹。
伊万·巴顿的横空出世,是国际足联今年的最大收获。其实从第二场小组赛执法开始,巴顿对自己判罚的自信程度就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下哨无比坚决,判罚准确度高,堪称本届世界杯中北美裁判的代表人物。
只可惜,由于在顺位上不如拉莫斯和埃尔法思,巴顿只好在1/4决赛结束后就提前打道回府,没能留到最后。如果选派巴顿而非拉莫斯执法法国与摩洛哥之间的半决赛,执法效果可能会更上一个档次。
二、淘汰赛中的反面教材:贾西姆意外吹毁三四名
其实,本届世界杯,除了上述五位“红榜”裁判,其他裁判员在执法中均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无论是马齐尼亚克等欧洲名哨,还是巴顿这位大黑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关键判罚极为果断、自信且准确度高,在场上拥有绝对权威以及对比赛的完全掌控。
不过,在世界杯淘汰赛中,也存在着典型的“反面教材”——东道主裁判阿卜杜勒拉赫曼·贾西姆。
其实,国际足联早就知道贾西姆究竟几斤几两,在第一场小组赛执法(美国1:1威尔士)之后便没再让他吹罚任何比赛,直到最后这场赠送的三四名决赛。
一场小组赛便直通三四名,但凡换个裁判都不可能享受到如此保送的安排。
在这场难度原本并不大的比赛中,贾西姆甚至在正确的球门球判罚之后都不敢向围住自己抗议的摩洛哥球员出示黄牌,如此仁慈的方式换取的不是球员的规范行为,而是进一步无法无天的质疑。
整场比赛,贾西姆的每次犯规判罚都会遭到摩洛哥球员的抗议,下半场克罗地亚本应得到的点球也没有判,球员一围上来就指着耳机示意VAR会核查,对自己的判罚毫无任何自信可言。
比赛结束后,贾西姆试图向彻底失控的阿什拉夫出示红牌,然而却被布努和教练组成员按住了手。这样的场景,难道是国际足联希望看到的?
三、意外崩盘,小公主饮恨1/4决赛
三四名决赛的场景,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西甲名哨“小公主”安东尼奥·马特乌执法的那场1/4决赛。
极为凑巧的是,无论是贾西姆与不断抗议的摩洛哥人,还是小公主与情绪失控的阿根廷人,都属于场上三人裁判组刚好与比赛某一方球队使用相同语言的情况。
事实证明,裁判与场上球员母语互通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反而会增加球员无节制抗议判罚的概率。
对于小公主而言,这届高开低走的世界杯无疑充满了遗憾。
两场小组赛后,无论是国内各大媒体还是国外裁判论坛的评论区,几乎都把小公主给“捧上了天”,当然这也是他应得的赞誉,毕竟他在卡塔尔1:3塞内加尔以及伊朗0:1美国两场大战中给人留下的印象过于深刻,他就是裁判界中的那个“the Unique One”。
直接执法1/4决赛、成为唯一的决赛候选似乎早已板上钉钉。
在只要顺利完成1/4决赛执法就能踏入决赛赛场的情况下,小公主却出乎意料地将比赛给吹炸了。
其实这与他的执法能力关系不大,毕竟整届赛事执法难度最高的比赛之一——美伊之战都能拿下,同样的裁判组,为什么就偏偏在1/4决赛中翻了车?
上半场比赛,小公主沿用了他一贯以来的风格,希望将比赛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与贾西姆相反,只要有球员向小公主表达不满就直接黄牌伺候,而他上半场也确实保持了对比赛的绝对控制,除了出牌多没有任何其他问题,每张黄牌也都非常合理。
下半场阶段,小公主反而像是变了个人,开始采取欧足联和国际足联所推崇的执法方式,以保证比赛流畅性为主,不再无节制地发牌。
然而正是这种“放养式”吹法,为后续的炸场埋下了祸根。双方队员见主裁的吹罚尺度有所放宽,心思没有放在比赛上,拼抢动作反而越来越大,火药味也越来越浓。
最终,帕雷德斯的两连踢直接引爆了整场比赛,而小公主对此的处理也直接将自己送回了家。
帕雷德斯本应得到连续两黄变一红的处罚,最终却仅有一张黄牌,而直接冲上前将帕雷德斯推倒在地的范戴克甚至连一张黄牌都没有。
至此,小公主在场上的权威性荡然无存,荷兰队的绝平更是给这场比赛火上浇油,半小时的加时赛以及点球大战对马特乌裁判组而言真的有些过于煎熬了。
诚然,帕雷德斯两连踢之前的屡次犯规漏判也是比赛炸场的导火索之一,不过球员的心态与行为在这其中显然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双方球员在下半场后半段的比赛中明显就是奔着惹事儿去踢的。
这样的局面下,最需要的恰好是裁判员的个性,而非置身事外什么都不做,现役裁判中最有个性的小公主却正好在这时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放下了自己独有的一面,选择将比赛交给球员,而这个错误的决定恐怕会让他后悔终生。
四、面对球员的抗议,裁判员究竟应该怎么做?
有人说荷兰与阿根廷的比赛随便抓个裁判来吹都比小公主强,实则不然。
这个量级的比赛,在本届世界杯裁判员中,除了小公主和奥萨托,真的没有其他任何合适的名字了,换个人来吹恐怕只会炸的更严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足球对于裁判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执行规则、保证比赛公平进行,裁判员们还需要考虑红黄牌的出示时机、对比赛流畅性的影响等等各方面因素。
枷锁太多,在一定程度上也磨灭了裁判的个性,之前皮塔纳、柯伊珀斯、恰克尔、马日奇、斯科米纳、里佐利等名哨都有极为鲜明的执法特点,并且在场上都对自己的判罚非常自信,很少有球员会质疑他们的决定,但是放眼现在这批世界杯裁判,有多少能够真正达到上一批世界级名哨的水准?又有多少能够拥有可以与他们媲美的控场能力?
其实,无论是小公主还是马齐尼亚克、巴顿,面对球员对自己判罚的抗议,都会在第一时间严加制止,起码也得对其进行口头劝诫,以保证对比赛的控制。
然而,本届卡塔尔世界杯,似乎是有国际足联的授意,一些裁判员对球员的抗议行为表现得极为宽容,在场上毫无个性及权威可言。除了三四名决赛中的贾西姆,德国裁判西伯特也是这类“偏软型”执法风格的代表。
在加纳0:2乌拉圭的小组赛第3轮出线生死战中,第15分钟,当值主裁丹尼尔·西伯特在VAR介入且亲自到场边观看回放之后判罚了点球,引发了乌拉圭球员的强烈不满,西伯特随即向努涅斯出示了黄牌。
然而,在加纳队员主罚的点球被乌拉圭门将扑出之后,巴尔韦德直接在西伯特面前疯狂庆祝,西伯特面对这样挑衅拉满的疯狂行为却没敢对其进行任何口头劝诫。
在西伯特的纵容之下,乌拉圭球员抗议判罚的行为愈发过火,从比赛伊始就在西伯特身边喋喋不休的苏亚雷斯直到第59分钟才终于吃到了自己本场比赛的第一张黄牌。
下半场比赛,乌拉圭球员先后两次在对方罚球区内倒地,西伯特均未判罚点球,直接引发了乌拉圭队的大规模不满,比赛在最后阶段彻底失控,终场后甚至还出现了球员围攻裁判组的情形。
不过,西伯特在1/8决赛结束后回到德国并接受了媒体采访,表示国际足联认可了他在这场比赛中对于三次罚球区事件的处理,上半场的点球判罚以及下半场两次没有判点的决定都是正确的。
五、不仅无限纵容抗议行为,对犯规的识别能力也越来越差
其实,本届世界杯,除了对球员抗议行为的纵容,自1/4决赛起,裁判们似乎还被授意要尽可能地保障比赛的流畅性,从而牺牲一定的判罚准确度。
例如巴西裁判威尔顿·桑帕约,在1/4决赛前的三场比赛执法中基本保持了相当准确的判罚水准,然而执法英法大战时却明显将尺度放宽,引发了不少争议。
实际上,桑帕约的执法早已超越了“尺度宽松”的范畴,毕竟法国队进球前在后场抢截萨卡时有明显的犯规嫌疑。此后凯恩在突入罚球区前被踢倒,桑帕约也没有吹罚犯规。
不过,桑帕约起码保持了对双方的尺度一致性,姆巴佩先后两次被对手推倒他也都没有吹罚犯规。
相比之下,墨西哥名哨塞萨尔·拉莫斯则明显就是能力不足了。早在小组赛阶段,拉莫斯就曾出现过依照结果做判罚的情况,看到队员被犯规倒地后鞋掉了,才向犯规球员出示黄牌。1/8决赛刚开场,拉莫斯与第一助理莫林甚至集体漏过了一次明显的肘击行为。
自打四年前俄罗斯世界杯出道以来,拉莫斯对犯规动作的识别能力便一直遭到诟病。
世界杯半决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两届都是直接从小组赛发挥极为出色的裁判员中进行选择,本届除了小组赛后直接预留好的奥萨托,另一名裁判原计划大概率是波兰人马齐尼亚克,但因小公主发挥失常、法国队晋级四强送蒂尔潘回家,直接把马齐尼亚克推上了决赛候选的位置,这场半决赛的名额便就此空出。
不过还是那句话,既然要选中北美裁判,为什么不能是伊万·巴顿呢?
在拉莫斯执法的半决赛中,不出意外地出现了数次犯规漏判的情况,最离谱的是摩洛哥队20号达里甚至接连三次逃过了本应获得的黄牌处罚。
此外,第26分钟,特奥·埃尔南德斯抢先将球捅出之后右腿膝关节部位撞到了布法勒的小腿迎面骨,然而并未做出任何鲁莽犯规行为的布法勒却被黄牌警告,拉莫斯似乎又一次根据自己看到的球员伤势严重性来做出纪律处罚了。
无论是小公主1/4决赛的下半场,还是桑帕约执法的英法大战、拉莫斯执法的半决赛,如果一定要去刻意地追求比赛的流畅性,而迫使所有裁判都要尽量少吹犯规、少出红黄牌,那以后炸场的情况恐怕只会越来越多,这么做真的值得吗?
如果连最基本的犯规都不能做出准确地判断,那一味地追求流畅性和观赏性还有什么意义?
六、罚球区事件吹罚尺度不一,VAR介入阈值成迷
裁判员执法尺度严重不一致,已经是本届世界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面对罚球区内的轻微身体接触,亦或是攻方球员主动找点球的情况,其实大多数裁判员在第一时间都不会选择判罚点球。
整个淘汰赛阶段,也就马齐尼亚克在决赛上半场主动鸣哨判罚了一粒“soft penalty”。不过,由于双方球员之间确实存在身体接触,这粒点球显然不能被视为“清晰明显的错判”,VAR克维亚特科夫斯基不介入的决定也是正确的。
那么,在当值主裁第一时间没有吹罚点球的情况下,VAR是否选择介入就显得尤为关键。
淘汰赛中的反面教材无疑是胡利奥·巴斯库尼安,这位智利裁判在1/8和1/4决赛中仅担任了AVAR和SVAR,之后却被国际足联直接选派为三四名决赛的VAR,结果就放过了贾西姆的一次明显点球漏判。
面对如此明显的踢腿动作,巴斯库尼安居然选择了不介入,而这样的接触程度显然是要比决赛中第一次罚球区事件更应该被判罚点球的。
视线回到小组赛,根据德国裁判西伯特接受采访时透露的内容,无论是乌拉圭球员在出线生死战中下半场的两次倒地,还是阿菲夫在第2轮对阵塞内加尔时的主动跨步寻求接触,亦或是“中暑哥”在比利时与加拿大一役中的疑似点球漏判,不判点球的决定在赛后都被国际足联认定为“正确的判罚”。
由此可见,国际足联对本届世界杯的执法尺度要求倒也没有那么严格,VAR的介入阈值也没有那么低,并不是只要出现漏判的罚球区内身体接触就一定要介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那些真正判了的“soft penalties”就显得比较突兀了。
本届赛事“牵强点球”的开创者当属乌拉圭裁判员莱奥丹·冈萨雷斯,担任VAR的他在第1轮英格兰6:2伊朗的最后时刻主动“加戏”,建议当值主裁克劳斯场边回看罚球区内的拉人行为,虽然牵强,但看到实质犯规行为的克劳斯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改判点球,而莱奥丹·冈萨雷斯此后便没再获得任何一次担任VAR的机会,仅在后续的小组赛中担任了2次AVAR和4次SVAR就打道回府,看来国际足联也认为冈萨雷斯的这次介入相当多余。
然而,先后在小组赛第1轮和第3轮介入阿根廷队牵强点球的VAR波尔·范布克尔非但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而还成功留到了最后,在1/4决赛中依然能够担任VAR,此后还担任了三四名决赛的AVAR,莫非国际足联认可了他在小组赛中的这两次极具争议的介入。
在本届世界杯的24名视频助理裁判员中,加拿大人德鲁·费希尔共计担任了8场VAR,堪称本届的“VAR之最”,与欧洲、非洲以及南北美的裁判都搭档执法过,从始至终都保持了较为合理的介入尺度。
在这24人中,执法场次最多的则是哥伦比亚裁判员尼古拉斯·加略,在14场比赛中担任了5次VAR、7次AVAR以及1次SVAR和1次SBVAR。
受限于顺位靠后等原因,瓦莱里、德布尔戈斯、米约、塔基、祖拉克并未获得担任VAR的机会,仅能作为AVAR/SVAR/SBVAR执法比赛。
本届世界杯最令人大跌眼镜的VAR无疑是卡塔尔裁判阿卜杜拉·马里,这位近两年来国际足联力捧的“VAR新秀”年仅29岁,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刚刚在亚冠联赛中首次担任主裁,在24名专职VAR中就他的资历最浅,但却是国际足联最信任的之一,在小组赛阶段担任了5次VAR,并且只做VAR,AVAR/SVAR的任务跟他没什么关系。
其实,小马里的“翻车”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因为他担任VAR时的画风向来是比较抢镜的,但没想到他能翻的如此之绝。
在葡萄牙2:0乌拉圭比赛结束前的最后时刻,希门尼斯倒地铲球时支撑臂触球,当值主裁法加尼立即示意没有犯规,在小黑屋中担任VAR的小马里却坐不住了,直接建议法加尼场边回看,最终法加尼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场内改判了点球,这个判罚也不出意料地在赛后被国际足联认定为严重误判,法加尼也因此被直接“遣送回家”。
在这场比赛开始之前,国际足联已经安排小马里担任第3轮突尼斯与法国那场的VAR,所以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让他上,结果没想到他又在比赛的最后阶段搞出了骚操作。
抛开格里兹曼越位与否不谈,担任VAR的马里竟然在当值主裁康格吹哨开球、比赛已经恢复进行、并且又吹响终场哨的情况下介入比赛恢复之前的进球,并建议康格场边回看,直接违反了《足球竞赛规则》中的“VAR操作规范”,法国足协也在赛后提出了申诉。
这两场比赛中的拙劣表演,直接体现出了小马里对规则理解的偏差,而这种连规则都记不清的嫩哨能够站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并且受到无条件信任,本身就是国际足联的选人失误。
马里、埃文斯和塔基,三名亚足联VAR,其中两人在小组赛后直接“被毙”,塔基虽然成功留在了淘汰赛阶段,但却没有获得任何一场比赛任务的任命,在此想问,之前在各项国际赛事中担任VAR时表现出色的傅明究竟比他们差到哪儿了?
是差到没有卡塔尔国籍吗?是差到英语不是母语吗?
国际足联裁委会主席科里纳在看台上被“中暑哥”的逆天执法气到自言自语,相信在那之后小马里的两场表现更能让他后悔不已,然而事实就是——自己选的人,哪怕哭着也要看完。
本届专职视频助理裁判员主要负责担任每场比赛的VAR、AVAR、SVAR以及SBVAR,而监控越位情况的OVAR和SBAVAR则由助理裁判员担任。
不过,在69名助理裁判员中,仅有36人能够有机会担任这两项职务,其中能进小黑屋担任OVAR的只有26人,以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内引进了VAR技术的助理裁判员为主。
七、专职四官人选有待商榷,马宁遗憾错失上场执法机会
本届世界杯,亚足联的马宁、欧足联的科瓦奇、非洲足联的恩迪亚耶、中北美加勒比海足联的马丁内斯以及南美足联的奥尔特加不幸被选定为本届世界杯的“专职四官”,而与他们搭档的助理裁判则只能轮流在场边担任候补助理裁判员。
此外,女性裁判员中来自日本的山下良美以及来自卢旺达的穆坎桑加也并未获得上场执法的机会,上述五位男裁判以及这两名女裁判共七人负责了小组赛阶段绝大多数场次的四官任务。
最终,我国裁判员马宁共计在小组赛中担任6场四官,助理裁判员施翔和曹奕分别担任3场候补助理裁判员。
1/8决赛,七名专职四官中仅有奥尔特加、马丁内斯和科瓦奇获得了继续担任第四官员的机会,中国裁判组没能实现淘汰赛的突破。1/8决赛结束后,所有专职四官及助理裁判搭档均提前结束了卡塔尔世界杯之旅。
回到国内之后,马宁在接受采访时也向大家表示了歉意,很遗憾没能真正站在场上吹响开场哨。
不过,真正看过比思、贾西姆和哈桑这几位亚足联裁判在世界杯上执法表现的观众朋友应该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始终强调“吹不上比赛与能力无关”。
以马宁裁判组在世预赛中所展现出的世界级水准,真的可以完爆其他亚足联裁判,只可惜他们除了吹得好,没有任何其他优势,这次甚至连一场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都没有。
卡塔尔世界杯,满打满算只能选出五位表现出色的裁判员,裁判们的工作显然谈不上有多么成功,无论是比赛任务的选派还是裁判组临场表现都很难达到世界顶级的要求,最后甚至出现了在小公主吹毁1/4决赛之后只能选择让马齐尼亚克执法决赛的情况,要知道他连欧冠决赛都还没吹过,并且在这届世界杯上也只吹了1场小组赛和1场1/8决赛,如此奇葩的安排在前几届世界杯是不可能出现的,以科里纳和布萨卡为首的国际足联裁判管理团队无疑需要对本届赛事中的诸多裁判问题负责。
更加令人感到迷惑的是,自1/4决赛起,争议判罚便成为了赛后的固定话题,世界杯裁判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抨击,仿佛无论是谁都能在赛后批评两句,然而国际足联裁委会却并没有站出来维护裁判员的利益,而是始终躲在幕后。
在所有裁判员都有完整裁判组的情况下,专职四官的选择更加无法令人信服,一些真正得到上场执法机会的裁判员反而展现出了极为辣眼的技术水准。
最后,我们还是为马宁裁判组的不公遭遇而深感惋惜、愤怒,希望大家也能对咱们自己的裁判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体谅,他们真的已经足够努力、足够优秀。
在高科技技术手段盛行的今天,我们有专业的VAR团队,有精准的半自动越位技术,甚至还有多达11人的世界级裁判组,然而世界杯的争议判罚却有增无减。
其中有些是因为裁判员的水平低下,有些则是由于执法尺度严重不一致。在现在这个时代,裁判员究竟需要怎么吹,我们又究竟想要看到什么样的执法表现,成为了一大难题。
面对无休止的抗议,裁判员在场上应该怎么做,国际足联又该如何保护裁判的利益,至少从这届世界杯上,我们并不能找到答案。
附:2022国际足联卡塔尔世界杯裁判组执法场次详细统计